宿迁金星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罗卫华
手机:13401893020
电话:0527-84799119
传真:0527-82889077
邮箱:sqjxxf@163.com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洪泽湖路19号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C8栋中宏大厦15层)
宿迁金星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罗卫华
手机:13401893020
电话:0527-84799119
传真:0527-82889077
邮箱:sqjxxf@163.com
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洪泽湖路19号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C8栋中宏大厦15层)
来源:宿迁网
不久前,成都某小区电梯内一辆电瓶车突然爆燃,短短4秒钟内,火焰就吞噬了整个电梯间,共造成了5人不同程度烧伤。大家在担忧电梯里乘坐人员伤情的同时,也纷纷担心类似情况在自己身边发生。电动车是否该进电梯的问题引起人们热议,该事件的发生也再次敲响了电梯安全使用的警钟。对此,笔者在宿迁主城区内的小区进行了走访调查。
5月21日,笔者来到位于苏宿工业园区的恒大翡翠华庭小区,发现这里还存在着一些电动车进电梯的现象。在某楼栋电梯口处,一名业主推着电动车在等电梯开门。笔者上前询问业主为何要将电动车推进电梯的时候,该业主说:“电动车需要推回家充电,小区内设置的公共充电桩离家有一定距离,感觉不如回家充电方便。”在这个小区内,笔者看到各楼栋前都设有非机动车专门停放区域,且区域内均装有公共充电桩。但在小区内的电梯口,并没有张贴“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的相关提醒。
随后,笔者来到了宿城区的中港雅典城小区。该小区各单元电梯口处的墙上均贴着“为了您和家人安全,电瓶车请勿上楼”“电瓶车楼上充电属违法行为”等提示标语,但仍有一些业主把电动车推进电梯。走访中笔者发现,中港雅典城小区为了解决电动车进电梯的问题,在部分电梯内引入了一个“黑科技”——电梯智能“阻车”系统。物业经理袁先生现场为笔者演示了这套智能“阻车”系统:推着电动车进入电梯,电梯门无法关闭,并且发出提示语音,提醒居民将电动车推出电梯。据袁经理介绍,智能“阻车”系统的原理是通过电梯里的监控摄像头和地上的承重感应器识别出电动车,随后提示声响起,电梯门也随之被锁定,无论如何摁按钮,门也无法闭合。“我们小区一共40多台电梯,目前选了两台电梯作为试点试用‘阻车’系统,取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经过我们巡查发现,安装‘阻车’系统后,这两栋楼上再未发现电动车的踪影,后期我们准备逐步推广到整个小区的电梯内。”袁经理说道。
接着,笔者还走访了市区恒大华府、水木清华、哈佛公园等小区,发现大多数小区都设有足够数量的公共电动车充电桩,并且在小区内做了相应的宣传引导,但仍有部分居民推着电动车进电梯上楼充电。那么,住户为何不愿意将电动车停在楼下,非要上楼充电呢?采访相关物业负责人和一些业主后,笔者得知,目前电动车进电梯屡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尽管许多小区都设有电动车的公共充电区域,但很多业主觉得不如家里更近、更方便。
2.一些业主表示,把电动车推进楼,主要目的是防盗。
3.很多公共充电桩由于运营成本问题,充电要比家里充电费用更高。
4.目前禁止电动车进电梯仍以宣传引导为主,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难以形成威慑。
电动车为何会起火?电梯里能不能进电动车?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找到了宿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技术员张虹磊,请他向广大市民解答相关问题。张虹磊说“:很多电动车充电都在夜晚,且部分车主未在规定地点停放充电,导致意外发生的第一时间无人知晓,延误救火最佳时机。大多数车主一般下班回家就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次日早上上班时拔下电源,连续充电时间一般超过12个小时,容易引起电瓶起火或爆炸。”
据了解,一辆电动车燃烧所产生的毒气,足以使人窒息死亡。楼道、室内停放电动车起火,居民逃生时间不到100秒;短路产生火花后,火焰温度会达到130度;30秒后,火焰温度会升到310度,此时室温也会升到120度;2分钟后,火焰温度将达680度;如果电瓶车其他塑料件被引燃,室温可达到180—220度;3分30秒,整个电瓶车会被火焰包裹,温度会达到1200度,房间内的温度也会超过660度。也就是说,火势将达到顶峰;滚滚浓烟有毒气体会以1秒钟1米的速度充斥楼道,切断居民逃生通道。居民一旦吸入有毒气体会导致昏迷,甚至窒息死亡。不难想象,如果电动车在空间狭小的电梯里发生自燃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采访中,也有少数市民表示,电动车自燃的概率很低,一般不会在自己身边燃爆,其实,这是一种侥幸心理。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忽视电动车自燃的麻痹思想,万万要不得。
张虹磊介绍:“电动车作为常见的代步工具,由它引发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合理地控制充电时间,按照电瓶容量的大小,一般在6到8小时内就能完成充电。室内易燃物品较多,一旦发生起火事故,很容易酿成火灾,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在室内充电,也不要将电动车推进电梯,以免伤害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日常加强电动车的各项检查,也会降低故障和风险指数。
日常生活中,发现电动车“坐”电梯,每个人都有义务说“NO”!